×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初中组 0 郭益彤 屠美玲 浙江
时间:2021-11-14 点击量:221 推荐量:0 评论数:
				

信念之光

国庆期间,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影片《长津湖》热映,看完这部三个小时的“史诗巨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长津湖战役,我军第九兵团在形势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奋战,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完成了我军的战略目标。作为抗美援朝第二 次战役中的关键一战,它打出了我国的军威,让全世界的人民都看到了我国军人的军魂。作为一名胸中激荡着爱国热情的中学生,我脑海中浮现出孙子兵法里的十六字名言“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是对志愿军军纪最好的诠释。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战士们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不惧死亡?观影过后,我带着那份崇敬之情翻阅了相关历史资料,认识了几位从长津湖畔走来的老兵,从他们那里得到了答案。 “不把美国鬼子打死,绝不回国。”相信影片末尾的“冰雕连”给人们足够的震撼,整整一连的战士,还保持着死前最后的姿势,手握钢枪,深埋雪地,似乎随时都能向前扑去。凛冽寒风似乎吹在我的心上,我抑制不住喉咙里的声声呐喊。这一整夜的风雪将这些优秀而又年轻的生命凝固成了永恒。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还不能真正体会到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战士们,宁愿冻死、饿死也要坚守阵地,不暴露目标。有一位老兵名叫周从弟,是第26军77师231团1营2连的一名战士.参战那年,他才16岁。71年前他所在的连队被要求在雪地中埋伏,等待美军进入埋伏圈。就这样,他们在雪地里坚守了三天三夜。南方孩子周从弟从没见过雪花,更别提生活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中,不久便体力不足,多次昏迷。第四天清晨,冲锋号吹响时,他发觉四肢僵硬,动不了了,只能流着热泪看着战友们在雪地里艰难冲锋,在枪炮声中,闭上了眼睛。当他在医院醒来时,他的四肢都因坏死而截肢。如今这位老人已经87岁高龄,提起当年,他的语气依然铿锵,他说他在战前曾写道:“不把美国鬼子打死,绝不回国。”而这捍卫国家尊严,打出我军军威,为后代谋安宁的信念永远镌刻在他的心里,让他在雪地里熬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还有一位老战士,叫刘石安。战争打响的那一年,他18岁。在抗战期间,他就看到了解放军的英勇无畏,以及日本士兵的蛮横嚣张。年幼的他心里埋下了当兵的种子。抗美援朝战争一打响,他就以“外出看戏”为由欺骗了母亲,只身一人离开上海,参军为国而战。这场戏一看就是两年。当记者问他究竟是什么信念,鼓舞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成为英雄时?刘石安老战士说:“我们国家解放了,人民不受压迫了,我辈作为青年学生,要有报效祖国的精神。”那场关于民族独立的“大戏”已经落幕,但如今这场有关民族复兴的“大戏”才刚刚开始……你我都应成为刘老这样的铁血战士。 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当伍氏兄弟踏上开往战场火车的那一瞬开始,每个老兵都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那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一场中国军人血肉之躯和美帝国主义“钢铁之躯”的直接对抗。士兵们会感到疼痛,会感到饥饿,也会感到寒冷,但他们绝对不会退宿,因为他们知道:“这场仗,我们今天不打,我们下一代就要打,我们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甘于奉献、无所畏惧的信念与抛头颅、洒热血之躯铸成的。这段非凡的历史,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精神财富。勿忘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