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光的方向,重燃希望——题记
若一颗鸡卵由外而内地破裂,那它终将变成食物;若由内而外的破裂,则变成了一个新生命。有了生命便有了希望。希望,希望,用着希望之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正是如此,我们才被驱使着挣脱一层层的束缚,斩破一个个磨难,越过一道道坎坷。 我的人生没有且不需过多的词藻装饰,有的只是我亲手撰写的经历,我庆幸自己面对困难不妥协,也庆幸时间的流沙无法埋没那个雨夜⋯⋯
天空被拉上幕布,压抑而深沉,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来,雨滴沉默不语,任风吹打,落于泥土,完成使命后,就悄悄透过玻璃看向病床:我因发烧住进这里。临床是一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女孩,她的症状比我严重得多,病历上的手术记录还未被掩盖。我的母亲常来照顾我,我只把这当做理所当然,可我从没见过那女孩的家人——一次都没有。我常见到她对我投来羡慕的目光。她事事独立,做的都很完美,我很是钦佩,但从未主动开口。
听着雨滴的声音,心浮气躁,肆意的翻着漫画,内容是对于生死的抉择,我脑瓜一热,随口说了句:“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本是说给自己听,她却转过头看向窗外,出乎我意料的轻言道:“今晚的月亮很美,对吧?”我一时愣住,没说话,或者说,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同她一起看向窗外。“乌云将月亮吞噬,但它仍然映射出太阳的光,将日光变得柔和,再洒向人间。我们现在看不到月亮,可它一直在尽其所能反射着太阳的强烈的光。”他娓娓道来,那声音轻缓却极富感染力,娇柔又不显得无力,这声音很小,小到隔一扇门就听不清了,可这声音很大,在我的心间回荡许久。“你很喜欢月亮吗?”我忍不住问。她显得有些惊讶,但转瞬间又变得平静,笑着答道:“恰相反,月虽然被无数文人墨客携杜康一壶赞颂,但比起月亮,我更喜欢太阳,喜欢晴天,它们总能让我的心获得一丝温暖。”我没能完全理解这番话——至今仍如此,但我大概知道,最好的回复就是与她一起看向窗外,等待太阳的到来,可惜那晚,雨下了一整夜——一刻未停。
次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通过水洼反射到病房,照在我忙碌的身影上:我即将出院,正收拾物品。我背上衣物,打算叫醒熟睡的她一起观赏阳光并同她道别,但还是收回了伸出的手臂,只在床铺旁轻轻留下纸条:愿未来尽是晴天!回家后准备整理衣物,竟在被褥间发现了一个信封,缓缓打开,只见“我生而期盼晴天,尽管饱受病魔摧残,但晴日犹在!”几行文字映入眼帘,字体十分悦目,丝毫不似病重之人所写,端庄秀丽,遒劲有力,宛如排排士兵身穿甲胄,满腔热血,满是希望!目光转向窗外,阳光格外灿烂。遗憾的是,我始终没能得知她的名字,不过我想,其名应不啻于阳光,那般耀眼,那般温暖。
晴空如旧,不见故人,但我无法忘记驱散我心中迷惘的那束光。希望,希望,用这希望之刃,迎接那未来中的晴日的到来。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