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人类从猿成为人的跨度对比地球的历史,前者短暂得微不足道,如白驹过隙、石火电光。而也是在蓝色星球沉默地旋转过数十亿年后,人类以沧海一粟般的身躯创造了无比璀璨的文明。这其中从愚昧走向开化的时间,仅有短短的数千年。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科学的发展以令人瞠目的加速度飞快地奔向未知,但支撑这一加速度的只有数以亿计的生命:前赴后继的人类,还有为科学献身的实验动物。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由科学延伸的三维立体图中,一篇篇论文所代表的点连成彩色的线,点亮片片领域,竭力向未知的宇宙延伸。这每一点亮在黑暗宇宙中的星辰既是人类的智慧之光,也是实验动物们温良不灭的灵魂之火。
从小到大,我们耳濡目染着接受过许许多多科学家的故事。地域遥远到牛顿在树下接到那只改变人类历史的苹果,就此打开万物之理的大门,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废渣中提取出零点一克莹蓝色的镭,让化学的光芒在逼仄的实验室中熠熠闪烁。记忆迫近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六十二岁时亲自下潜至水下三百米记录数据,或是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仍亲自在田间地头检查他牵挂一生的杂交水稻,只为百姓享那“稻田禾下乘凉梦”……这些或四海闻名、或终生默默无闻的平凡肩膀上扛着人类走向未来的希望,他们像是一束束从历史的天空中掠过的流光,短暂地绚烂着,又正是他们将瞬间定格为不朽,照亮了亘古愚昧的长夜。这是不懈追求与无私奉献的光辉,更是全人类的跃进。
越过人类精神的光芒,我们犹能看见其他的微弱星芒聚集成一团燃烧不息的火焰——那便是无数没有姓名的实验动物的灵魂。它们生于不同的实验室中,最终又在实验室里阖上眼眸。它们生命短暂,却为科学的前进奠实一块又一块的基石。我常常会在看到实验动物的故事时想起《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科幻小说引人落泪并诱人深思,而在现实中不仅仅有一只或两只“阿尔吉侬”,人类应当为所有的实验动物送上一束花,这束花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本身。雨果说,“灵魂的这些庄严的光辉照向哪里?照向黑暗,也就是说奔向光明。”所谓奔向光明的灵魂,绝不只是人类,而是包含了共同生活在这同一片自然中的所有生命。
一幅三维图可以折射出一段浩瀚、漫长的历史,象征科学的微光一点点凝聚成线,推动着人类对世界的探索,照亮未知的领域,终形成鸿光的磅礴力量。人类带着无限的努力、不屈的抬头仰望,充盈我们的世界,窥探宇宙。看那群星闪耀时,科学之光会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