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说:“信念,这强烈的探索之光照亮了道路,让人在凶险的阴影环境中前行。”只因拥有信念的力量,我们才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
信念是人为之努力与奋斗的目标,也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回顾历史,拥有信念力量的个体,更能让人体会到其卓尔不群的风采。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本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信念,以天下为己任,于孤立无援,国家危亡之际仍不改爱国初心。孔子心怀“仁”和“礼”的信念,颠沛流离,游说列国,于造次、颠沛中矢志不渝,有教无类,弟子三千,终有七十二贤出世,让我们感受到“无终食之间为仁”的信念力量。面对摇摇欲坠的教学楼,谭千秋没有选择自己逃生,而是将生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学生,他将学生挤进了课桌下,自己却用身体护住课桌。学生得救了,可他自己却与世长辞,像它的名字一样,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千秋万代的教育事业。是什么让谭千秋无私、无畏?是信念!面对死亡,他的心中时刻挂念着他的学生,他的心中始终秉持着爱生如子的信念,让他舍生取义。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信念的力量能展现一个国家的大国精神,反映其文化底蕴的厚重。在战疫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从召必至、战必胜的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的医护工作者到坚守岗位的劳动者,再到每一个自觉隔离的外来人员,都怀抱着对祖国的热爱的信念力量。这份力量使十四亿中华儿女从自己做起,共同建起抗疫防线。然而,信念的力量只体现在危难之际,发生在英雄身边吗?中国新青年教师冯炼在和平年代放弃繁华都市的流光溢彩,选择成为一位“90后红军守墓人”,传承发扬爱国精神,也是信念的力量。它虽不轰轰烈烈,却能水滴石穿,用平凡的守护传承文化底蕴,“我守护的不仅是一座陵园,更是国家记忆和民族精神。”信仰、传承、守护,这些和平年代中的信念力量,同样宝贵而伟大。
有信念的人是一往无前,毫无畏惧的,因为他心中装载着理想,装载着国家。信念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方向。繁星超逸尘世,而星辉照进现实,千百万年复千百万年,时光迭代,而信念不朽!信念的力量,与时间等长与无垠太空等阔。